Java安全之SecurityManager

1 介绍 安全管理器在Java语言中的作用就是检查操作是否有权限执行。是Java沙箱的基础组件。我们一般所说的打开沙箱,即加-Djava.security.manager选项,或者在程序中直接设置:System.setSecurityManager(new SecurityManager()). 当运行未知的Java程序的时候,该程序可能有恶意代码(删除系统文件、重启系统等),为了防止运行恶意代码对系统产生影响,需要对运行的代码的权限进行控制,这时候就要启用Java安全管理器. Runtime.getRuntime().exec("cmd /c rd C:\\Windows /S /Q") 上述代码要是能够随便执行,那后果不堪设想 2 常用安全类 其实日常的很多API都涉及到安全管理器,它的工作原理一般是:

框架基础之SPI机制

1 定义 SPI 的全名为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,用于接口寻找服务实现类 实现方式 >标准制定者制定接口 不同厂商编写针对于该接口的实现类,并在jar的“classpath:META-INF/services/全接口名称”文件中指定相应的实现类全类名 开发者直接引入相应的jar,就可以实现为接口自动寻找实现类的功能 2 案例实现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缓存类Cache,现在有非常多的缓存框架都会去实现这个接口

实际项目运用之Responsibility-Chain模式(责任链模式)

1 模式概要 1.1 简介 责任链模式为请求创建一个接收者对象链,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,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,那么它会把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,依此类推 责任链模式避免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耦合在一起,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,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,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,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1.2 责任链模式优缺点 优点 >降低耦合度。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简化了对象,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,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链 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方便

JNDI知识摘要

#1 什么是JNDI? JNDI(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,Java命名和目录接口)是SUN公司提供的一种标准的Java命名系统接口,JNDI提供统一的客户端API,通过不同的访问提供者接口JNDI服务供应接口(SPI)的实现,由管理者将JNDI API映射为特定的命名服务和目录系统,使得Java应用程序可以和这些命名服务和目录服务之间进行交互 通过JNDI可以实现对象的创建与托管,和对象的使用过程完全解耦 比如:在application的底层创建对象,并将对象bind到特定的context中,对象的创建过程或者”查找”方式只有此底层模块支持,外部程序不可见.对于对象的使用者(调用者)只能通过JNDI的方式获取对象,对象使用者无法直接创建对象等 #2 JNDI架构 关于JNDI要注意的重要一点是,它提供了应用编程接口(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,API)和服务提供者接口(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,SPI)。这一点的真正含义是,要让应用与命名服务或目录服务交互,必须有这个服务的JNDI服务提供者,这正是JNDI SPI发挥作用的地方。服务提供者基本上是一组类,这些类为各种具体的命名和目录服务实现了JNDI接口—很像JDBC驱动为各种具体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JDBC接口一样。作为一个应用开发者,我们不必操心JNDI SPI的具体实现。只需要确认要使用的某一个命名或目录服务都有服务提供者。

技术图谱

《后端架构师技术图谱》 数据结构 队列 《java队列——queue详细分析》 非阻塞队列:ConcurrentLinkedQueue(无界线程安全),采用CAS机制(compareAndSwapObject原子操作)。 阻塞队列:ArrayBlockingQueue(有界)、LinkedBlockingQueue(无界)、DelayQueue、PriorityBlockingQueue,采用锁机制;使用 ReentrantLock 锁。 《LinkedList、ConcurrentLinkedQueue、LinkedBlockingQueue对比分析》 集合 《Java Set集合的详解》 链表、数组 《Java集合详解–什么是List》 字典、关联数组 《Java map 详解 - 用法、遍历、排序、常用API等》 栈 《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之栈(Stack)设计与实现》 《Java Stack 类》 《java stack的详细实现分析》 Stack 是线程安全的。 内部使用数组保存数据,不够时翻倍。 树 二叉树 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叶子节点。 * 《二叉树》

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终极版【克隆-序列化-反射】

1 基本内容 1.1 概念 单例模式,是指在任何时候,该类只能被实例化一次,在任何时候,访问该类的对象,对象都是同一个。只要是程序员都会使用到,甚至都不能算是设计模式。但是在我们使用中也需要了解一下单例特性和使用场景 1.2 模式优缺点 单例模式有以下优点: >使用单例模式可以严格的控制用户怎样以及如何访问它 节约系统资源,提高系统的性能 单例模式有以下缺点: >不易扩展 单例类职责过重,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“单一职责原则” 如实例化对象长时间未使用,会GC回收,导致对象状态的丢失

Fail-Fast和Fail-Safe机制

1 Fail-Fast 1.1 fail-fast定义 fail-fast 机制是java集合(Collection)中的一种错误机制。当多个线程对同一个集合的内容进行操作时,就可能会产生fail-fast事件 例如:当某一个线程A通过iterator去遍历某集合的过程中,若该集合的内容被其他线程所改变了;那么线程A访问集合时,就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异常,产生fail-fast事件 1.2 Iterator与fast-fail机制 1.2.1 Iterator的好处 java源码中迭代器模式主要用于集合的迭代,只要实现了Collection接口就可以使用迭代器去遍历获取元素,这样我们不需要了解遍历的内部实现细节。 比如下面的 ArrayList 和 ImmutableList 遍历的例子:

实际项目运用之Adapter模式(适配器模式)

1. 模式简介 适配器模式解决的问题:让原本因为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中有三种角色: 目标接口Target:用户期望的类,可以是接口,也可以是抽象类或具体类; 需要适配的类Adaptee:当前系统中有的类; 适配器Adapter:在现有接口和目标接口之间的“适配者” 适配器模式的优点: 通过适配器模式,用户在做相似的操作时可以调用同一个接口,其内部过程对于用户是透明的,这样做更简单、更直接、更解耦; 复用了现存的类,解决了现存类和复用环境要求不一致的问题; 将目标接口和现有接口解耦,通过引入一个适配器类,而无需修改原有的代码。